首页> 文化 > > 正文

2021年国内商用车ADAS装配率达17.3% 三重驱动商用车ADAS装配量快速提升

2022-08-31 10:56:36来源:中国汽车报

相较于乘用车,商用车由于体型庞大、盲区多、载人或载物量大,因此有着更为迫切的安全性能提升需求。而高级驾驶辅助(ADAS)的应用,有助于营运车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能有效缓解疲劳驾驶。

近年来,随着ADAS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和相关安全法规的持续推进,ADAS在商用车市场加速普及,包括前方碰撞预警系统(FC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等主动安全装置已实现上车量产,成为越来越多高端车型的标配。

市场、政策、技术三重驱动 商用车ADAS配装量快速提升

近几年,商用车ADAS装配量快速提升。据相关研究机构数据统计,2021年,国内商用车ADAS整体装配率达17.3%;在预警系统领域,商用车LDW和FCW装配率分别为16.9%和16.1%,运营货车LDW和FCW装配率分别为17.5%和17.6%。其中,牵引车装配率高达97.9%;从AEB配装率来看,中重卡占比已达到15.7%,牵引车的配装率更是高达30%。

此外,根据新车上险发布的数据,2021年,国内运营货车(牵引车+载货汽车)前装标配双预警(LDW+FCW)新车上险量为65.95万辆;前装标配AEB新车上险量为4.29万辆,占全部运营货车比重的14.16%;标配LDWS、AEBS的9米以上营运客车达3.27万辆。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用车ADAS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有三大主要驱动因素。

首先,安全是商用车领域绕不开的话题。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指出,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承担着更艰巨的运输任务以及更高的行车风险,运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而推广应用ADAS系统,能够为商用车带来安全方面的助力。

一项针对重卡司机的调查数据显示,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比例高达73%,而驾驶人经验缺乏、注意力不集中引发事故的占比分别为32%和26%。从中不难发现,疲劳驾驶是引发车辆偏离车道行驶以及追尾的元凶,而加装智能辅助安全系统,能够及时帮助驾驶员察觉危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甚至主动干预车辆执行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碰撞类事故的发生。

随着运输从业者安全驾驶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减轻劳动强度需求的增长,他们逐渐意识到配装ADAS系统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队的保费和运营成本,因此ADAS在近年来已成为商用车市场的新宠,其装配量和渗透率不断提升。

除了市场层面对ADAS产品有着较为旺盛的需求,相关法规、标准的实施也给商用车ADAS市场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周炜介绍,在认识到ADAS技术应用对商用车安全的意义后,国家监管部门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强制要求运营车辆加装与行驶安全相关的ADAS系统。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7年起,《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等标准密集出台,逐步要求中大型客车、中重型载货车、牵引车安装LDW、FCW、LKA、AEB等ADAS系统,ADAS功能也从提示预警逐步向辅助控制升级。另外,从2021年5月起,最高车速大于90km/h的牵引车和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载货汽车应安装AEBS规定的实施,为商用车ADAS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增量空间,进一步推动商用车ADAS系统从后装向前装市场迈进。

“随着相关法规、标准的落地,国内商用车ADAS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法规、标准驱动下的整车智能驾驶技术升级,也为传统整零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转型的土壤。”瑞立集团执行总经理余锦瑞说道。

“商用车智能化升级一直是由标准驱动的,随着相关标准的逐步实施,LDW、FCW、AEB等系统将逐步成为商用车的标配。未来,商用车ADAS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商用车业内专家指出。

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首席技术专家尚进补充道,ADAS关键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为商用车ADAS市场上量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以及车载芯片和算法等核心功能的技术水平,相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

高端车型集成更多ADAS功能 智能化配置不能只是噱头

如今,商用车市场已逐渐步入存量竞争时代,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油气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路运输市场运营成本持续上涨,商用车企业与运输从业者均面临着“破局”难题,而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卡车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成为带来增量价值的关键。ADAS作为汽车智能化变革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被视为提升产品力的关键配置,部分功能也逐步进入头部商用车企业产品配置序列,助力企业切入高端市场。

具体来看,一汽解放鹰途、福田欧曼银河、中国重汽汕德卡/黄河、陕汽德龙X6000等定位高端的重卡车型,已配备了诸多ADAS功能,如LDW、LKA、ACC、AEBS、PACC预见性巡航等。

相关行业机构统计发现,各大品牌的高端重卡车型主要采用“前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DMS摄像头+环视摄像头”的技术方案,实现多种ADAS功能的应用,最大限度提升车辆的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以期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毋庸置疑,卡车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更多智能安全配置上车,的确能够提升行车安全,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势必会带来成本的提升。从需求端来看,智能化安全配置能否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卡车司机对于安全的认知。

“实际上,随着消费者对驾驶安全性、舒适性需求的不断提升,一些主被动安全配置备受用户认可,比如双预警系统的上车量产已呈现出规模化趋势,这与其功能实现难度小、加装成本低密切相关。”某重卡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运输从业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依然很高,多数用户更愿意承担车辆性能改善所增加的成本,而不是智能化配置。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ADAS功能并不常用,且技术尚不成熟,无法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和帮助。

浙江新腾运输公司负责人刘敏东告诉记者,卡车司机之所以很少主动要求加装智能化安全配置,是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存在“不完全适用”的问题。卡车的运营路况十分复杂,不仅变道、堵车是常态,而且还会途经乡道、省道、国道。车道偏离预警、前碰撞预警发挥作用需要相对理想的路况条件,否则极容易出现误报,反而导致卡车司机无法安心驾驶。

“因此,无论是国家强制要求安装的新配置,还是车企力荐的新功能,能给卡友带来安全保障和更多收益,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毕竟货车是赚钱工具,ADAS功能不能只是空有噱头,还要真正结合司机的需求,才能让市场接受。”刘敏东说道。

对此,多位行业专家也表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卡车始终是生产工具,而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技术标准,以及车企推出的新技术,主要目的是让车辆更加好用、安全、高效,如果偏离了这个初衷,将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负担。

“当下,在商用车ADAS功能从主动安全向辅助驾驶持续演进的过程中,切实解决终端用户的痛点,为其创造更多价值才是核心驱动力。比如如何降低油耗,是商用车供需两端的共同关注点。当前配装在高端重卡车型的PACC功能,在节油及行车安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成为商用车企业追捧的节油利器。”上述重卡品牌负责人说道。

本土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是关键

多重因素驱动下,国内商用车ADAS市场持续升温。几年前,相继出台的营运客、货车强制性安全法规,助推商用车双预警系统快速上量,一批较早布局ADAS市场的国产供应商,以主动安全(法规项)作为切入点,率先实现了产品的量产上车,快速抢占了第一波市场红利,打破了海外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由于国产方案成本低、性价比高,商用车双预警市场几乎成为了国产供应商的天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双预警前装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且市场集中度高,国内供应商超过20家,其中前5家合计市场份额接近90%。

伴随相关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升级,商用车ADAS开始由双预警向AEB制动功能进阶。由于国内整车和执行系统零部件企业在车辆控制技术层面还不够成熟,同时在成本控制上也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该领域基本被外资供应商所垄断。

“目前,国内要求营运货车配装能够识别行人的AEBS,标准已领先欧盟,而且国产ADAS供应商已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不断缩小,并且在核心传感器、算法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不亚于外资企业,但惟独弱在执行层面。”戴一凡指出,AEB/LKA等功能涉及整车和执行器的匹配,必须接入底盘的制动、转向系统,而线控底盘系统领域基本被外资供应商垄断,占据了市场核心“入口”。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有机会与外资企业一较高下,并且实现逆风翻盘。

一方面,国内供应商在成本、定制化、场景验证、洞悉市场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国内交通运输环境复杂多变,如果不深入了解市场和相关政策,即便是再先进的产品,也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外资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较高,并不是所有商用车企业及用户都愿意或有实力承担的,而国产供应商则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优势,而且开放度相对较高,更符合车企掌握核心技术和话语权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传感器性能进步、功能体验感增强,商用车ADAS的成本将逐渐下探,叠加政策推动,重型货车ADAS装配率有望大幅提升,这也给本土供应商提供了更多机会。

“商用车ADAS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主管部门对于提升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水平的坚持与前瞻,需要商用车ADAS行业研发更先进的硬件与算法,提升识别准确率和规划控制的性能水平,加快ADAS产品的反应速度和可靠性,为下一步商用车智能无人化驾驶升级奠定良好基础。”中国齿轮和电驱动专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大开认为,面对当前国际紧张形势,国家和整车企业都有防止“卡脖子”的需求,这是本土供应商实现突围、占领市场的最好机遇。因此,本土供应商在加快技术攻关的同时,也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发挥一直以来的性价比竞争优势,利用贴近本土的算法策略,加快研发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塑造品牌效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像干线物流场景中车型的行驶环境比较单一,但对技术水平和集成能力要求极高,对于国内ADAS供应商来说,需尽快补齐在线控底盘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短板,提升产品稳定性,这将是与外资供应商角力的关键一环。

戴一凡表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希望国内车企给本土ADAS供应商更多试错的机会,让它们更好地参与竞争,不断完善产品。同时,本土供应商也要深入了解车企的诉求,帮助整车企业开发出具有性价比和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技术进步与产业链的成熟完善。

尚进指出,整个ADAS行业正在向大处理器、域控下的L0~L4集中开发,传统的产业链也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与挑战。未来,供应链体系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合作将会不断涌现。对于传统ADAS供应商来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找准自己的位置非常关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本土企业的ADAS产品能够成为中国商用车的主流标配,并且在世界商用车市场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李大开最后说道。

标签: 三重驱动商用车 国内商用车 干线物流场景 高端重卡车型

上一篇:总投资10亿元!沈北科教融合园将拥有一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